新华社吉隆坡12月11日电 通讯|服章传万里 锦衣叙情深——走进马来西亚“历久弥新的汉服与我国纹样展”
新华社记者 王嘉伟
充溢南洋风情的甘美兰打击乐、动听的二胡曲、衣袂翩翩的汉服走秀……“历久弥新的汉服与我国纹样展”开幕式10日晚在马来亚大学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。
作为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和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建立1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,本次展览由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主办,展品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前史时期的代表性汉服,出现出丰厚的美学和文明内在。
马来亚大学校长努尔·阿祖安在开幕式上致辞表明,凭借汉服这一承载我国前史、艺术的传统服饰,此次展览充沛展现了我国丰厚的文明遗产,让观众深化了解并赏识我国文明的独特性与多样性。
展厅现场人头攒动,参观者或停步赏识,或摄影留念,无不为汉服的精巧纹样与杂乱工艺所招引。吉隆坡市民涂丽诗感叹道:“汉服的图画和斑纹精巧美丽,每件汉服的规划都充溢了故事感。”
我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参赞常珊表明,此次展览不只是一场汉服的视觉盛宴,更是中华文明礼仪文明、艺术审美、哲学才智和日子方法的生动展现。
开幕式上,一场汉服走秀将现场气氛面向高潮。来自马来西亚的伊扎蒂尔身穿明制汉服,云肩如霞,裙摆轻舞,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走秀后,她激动地告知新华社记者:“今天是我第一次体会汉服。这件汉服的形制源自明代,规划精巧且赋有神韵,穿上它让我感到无比骄傲。”
展览现场,观众不只可以近距离赏识汉服什物,还能经过视频展现和互动游戏等方法,沉溺式体会汉服所包括的传统文明价值。
“这是让年青一代了解我国传统文明的好机会,”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马方院长努尔·扎林娜说,“期望此次展览可以加深马来西亚民众对我国的知道,促进两国民众的文明交流。”
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建立十余年来,展开了丰厚多彩的文明活动,成为推进中马教育文明交流与协作的重要桥梁。
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赵婉贞表明,虽然中文学习需求时刻,但衣食住行等日常日子中蕴藏的我国文明,无需言语也能完成跨民族的心灵相通。“咱们期望经过汉服和传统纹样,叙述中华民族对美好日子的神往和寻求。”
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置了马来西亚服饰展位。其间,东南亚传统服饰卡峇雅特别有目共睹。外观上,卡峇雅融入许多我国元素,成为我国文明与当地文明互动的生动描写。
“卡峇雅和明朝‘褙子’有相似之处,宛如一座文明桥梁,衔接两国前史传统与审美观念,表现了‘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’的理念。未来,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将持续展开丰厚多样的活动,把更多动听的文明故事出现给大众。”赵婉贞说。
免责声明: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说、观念判别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括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供给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确保。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念,不该作为出资依据。读者应具体了解一切相关出资危险,并请自行承当悉数职责。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,版权归投稿作者一切。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担任。一旦因而引发版权胶葛,权利人提出贰言,华声在线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则,删去相应内容。侵权职责由投稿者自行承当,如由此形成华声在线丢失,投稿者应承当补偿职责。如对本文有任何贰言,请联络咱们38160107#(#改成@)qq.com。